您现在的位置是:明镜高悬网 > 时尚

【原】探寻太极本源 问道中州

明镜高悬网2024-04-29 15:41:42【时尚】0人已围观

简介文 / 曾奕涵题记:传统武术有许多值得继承和推广的技法,也有许多身怀绝技的武术家。但这几年,武林中上演的种种闹剧,把传武太极推向风口浪尖;这是为什么?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能不能互相融合?太极本源是什么?

【原】探寻太极本源 问道中州

文 / 曾奕涵

题记:传统武术有许多值得继承和推广的原探源问技法,也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寻太武术家。但这几年,极本武林中上演的道中种种闹剧,把传武太极推向风口浪尖;这是原探源问为什么?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能不能互相融合?太极本源是什么?要怎么练?怎么打?也许许多人都曾想过这些问题。为了探寻太极本源,寻太今年“十一”长假,极本笔者奔赴河南,道中探访了一代宗师陈照奎硕果仅存的原探源问几个亲传弟子之一,他是寻太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古典格斗家;他被誉为:科学解读、解密太极拳第一人。极本在他的道中大本营,笔者感受到了太极本源的原探源问魅力。本文分成:“一、寻太笑谭武林,极本二、大开眼界,三,弘扬精武”三部分。

一 笑谭武林

作为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的太极拳,它曾是最高境界的格斗术,作为真正的格斗术,必然有其迅猛刚烈的一面;然而今天,太极拳被人为地割裂成“太极拳功夫”、“太极拳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块,这种举措,也反映了目前太极拳界的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现状。人们似乎更多是沉迷于太极哲学中蕴含的养身健身理念,更多的习练者追求的是它华美飘逸的风格,真正的实战精髓却极为罕见了。

       这几年,武林中上演的种种闹剧,把传武太极推向风口浪尖;这是为什么?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能不能互相融合?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怎么练?怎么打?相信许多人都曾想过这些问题。带着好奇与疑问,笔者决定去河南探访一位有过数面之缘的太极拳传人,他是一代宗师陈照奎硕果仅存的几个亲传弟子之一;他是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古典格斗家,实干家;他曾凭一人之力大败日本武术代表团的车轮战;他从1975年29岁时第一次和人交手,到1983年打败日本空手道代表团,在正式以及非正式场合,与各类武术高手交手上百场,无一败绩;他年逾古稀依然能一招制敌;他是“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新理念的创始人;他被誉为科学解读、解密太极拳第一人。他令人佩服的不仅是他高妙的功夫,还有他对太极拳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央视《走近科学》、《发现之旅》等栏目曾跟踪采访他14个月,制作解密太极拳的专题片(事详《走近张志俊-解密太极拳》)。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早上八时许,笔者一行六人,从深圳北坐上了奔赴郑州东的高速列车。希望这次郑州之旅能从中看到太极本源,并希望能正本清源。据说,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都会有一群人像鱼儿洄游、候鸟返程一样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往郑州,去参加多年来例行的武学盛宴,开坛讲学的便是我要探访的,自号“太极闲人”的张志俊先生和他的儿子张鹏先生;来参加武学盛宴的各路豪杰中,有些是张志俊先生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有些则是通过各种渠道慕名前来的张志俊太极功夫的粉丝。张氏父子每年在大本营教授的内容大致是: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各段拆拳、二路(炮捶)拆拳、推手技法等;其教学形式是三年一个循环。

几年前,笔者曾在网上看到过张鹏先生演示的新架二路(炮捶),当时笔者就被他松活弹抖,窜蹦跳跃,刚猛而不失柔和,冷脆而饱含弹性的拳架所深深吸引,综观全网张鹏先生演示的炮捶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有个叫“猛龙过江”的网友评论道:“运劲如抽丝,松而不卸,梢节发力沉而不抖,定胯转腰不扭膝,步伐不会八字脚,发力不掀脚拔跟,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棚劲不丢,意到形到……这是我一生见到的最好套路! “今年国庆长假,培训的正是这新架二路(炮捶)的拆拳。

培训的第一天上午,张志俊先生就明确告诉大家:窜蹦跳跃、闪辗腾挪、松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发力练习是这套拳的特点,这套拳易学难练,非常吃功夫,是一路拳的补充,是功夫拳也叫功夫架,想练好这路拳难度比较大,对放松的程度协调的程度要求非常高。


接下来张志俊先生说:当今的传武圈之所以这么惨,特别是太极界像中了毒一样,因为很多人平时走的是 “说、学、逗、唱”的路子;所谓“说”,就是每天在嘴上说拳,争论的方面,不外乎谁家的功夫理论高深,谁家的祖师爷功夫厉害,全是打嘴仗的;用句俗话说就是“狗掀帘子,拿嘴对付”,功夫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当年我练一个打肘就练破了七件劳动服,套路每天练二三十遍,还有许多单式和基本功要练习,一天下来练十几个小时那是家常便饭。

所谓“学”,就是学习这个理论学习那个拳谱,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算你倒背如流也背不出功夫来;所谓“逗”,就是师徒配合好了表演,比如发个力把徒弟弹出老远,徒弟越退越快,回头看见背后有人还转个弯再翻个筋斗什么的,这些都是有违力学原理的表演,往外摔出只有越来越慢,哪有越来越快的?所谓“唱”,就是到处歌唱自己。一天到晚端着“宗师”、“大师”的架子多累呀!世上最不值钱的就是架子,做自己最好。


那么有真功夫的师父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张志俊先生认为:人无权择父,但有权择师。寻访师父最重要的是鉴别,如果你有了明察秋毫的江湖眼,真有本事的师父来了,你肯定不会失之交臂。真师父,不但自己有功夫,而且还善于教人。另外,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风格也可见一斑,与真师父交谈很轻松,相互之间距离很近,谈的往往就是家常话;与假大师交流,他架子端的比皇帝还要高三分,为什么?因为他水平不高,如果他不端高点,一下子就让人看出破绽来了;再次,看其对武术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很多大师的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但都是抄拳谱的东西,让他们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他们就或顾左右而言它,或云山雾罩把你弄得如入五里云雾。或者用“大道无问”、“我告诉你,终究还是我的,只有你自己练出来的,才是你的”这样的官话来搪塞你。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所云。


一个真有功夫的师父,不会去给你背拳谱,他会把自己练功的经历和拳谱上的理论结合起来,给你一个实实在在,能操作的方法,比如:“沉肩坠肘”,这是每本拳谱上都有的基本要求。但自己要怎样才能检查自己的外形是否达标呢?拳谱上没有,但有真功夫的老师就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去练。假大师讲武功,多半玄之又玄,入手繁杂,让你不知道这是武术,还是巫术;但学了以后,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有,非常的肤浅。真师父给你讲的入门东西,都是非常实在的,很基础,看起来简直就是平平无奇,无甚可观处。但练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太深了,刚达到这个基础标准,后面还有新的要求,一层一层的往上走,越练越觉得自己的功夫不足。

孙禄堂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那名望,不是大风刮来的,是经过多年的苦练之后,又多少次的苦战才打出来的。当时武林的状况是,成名的武师不但要自己拼命练武,而且还要教出顶门能打的徒弟,应付来访的武林同道。另一方面,没成名的,就拼命练功,憋着一口气,要揍那些名家来出名。练武的人,出名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名人给打了,立刻就名满武林,扬名立万了。所以,竞争的气氛很浓,谁也不敢懈怠。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社会上95%以上练太极的人练的都是太极操,太极舞,因此,很多人练了几十年也没功夫。当然了,如果练太极拳仅仅是为了健身这也没什么问题。张志俊先生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一番妙论,让笔者心中一乐,因为,这正好回答了笔者心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传武太极会陷入如此尴尬的田地?如何辨别真假师父?


话说,某人为何要把矛头主要指向太极拳呢?笔者认为:因为在传统武术里,太极拳的名气最大,习练者最多,假大师自然也最多,吹得也最厉害,因此打那些假大师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必将最大,这非常符合炒作者的需求。平心而论,某人打假虽然动机不纯,口德也令人不齿,但他的炒作,让一部分假大师原形毕露,也让一部分伪大师收敛了不少,无形中起到了以毒攻毒的一些效果。

不过,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某人不但骂假大师,而且骂整个传统武术,甚至连练太极拳的所有人他都咒骂!这就好像不良商家卖伪劣产品坑人骗钱,你咒骂商家也就罢了,但你连消费者都用恶毒的语言破口大骂;这样无差别的咒骂所有练太极拳的人,连他自己都说自己就是疯了!有圈内人说:某人这张恶毒的臭嘴,在生活中也是喜欢插科打诨,说话容易出格。网友:人被疯狗咬了,大可不必去回咬它一口! 


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可以没有国界,但武者有自己的祖国。我们不能要求武者,个个都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像《精武英雄》里李连杰演的陈真这个角色一样,仁义礼智信面面俱到;但最起码要有常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应该恶意炒作诋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不应该公然无底线爆粗口攻击别人,不应该无端咒骂普罗大众。这几年,某人所谓的打假,已经不是动了谁的奶酪的问题了;他在专业搏击圈混不出名堂,为了搏出位,为了一己私利,三观尽毁;不惜做一个小丑,他的言行和那些招摇撞骗的假大师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此,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被和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打不过你就是假拳的话,那么按你这个逻辑,世界上只有当科世界冠军才是真拳,连亚军老二都是假拳,那么你不妨掂量自己,你自身那个级别的专业搏击圈里,你算老几?你能是真拳吗?打得过你才算能打是吗?难道你是能打的标准?这分明就是流氓逻辑嘛!再说,当今文明社会,一个人习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击倒别人的话,那么你练一辈子功夫,也敌不过一颗子弹。网友:自作孽直播“吃翔”也许是某人最好的归宿;希望他以此为契机,从此实现“从良”的愿望。看在他“吃翔”的份上,所有太极人是否可以免了他欠的一个道歉呢?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当今社会上,练传武太极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健身防身怡情为目的,没有几个人是为了去打擂台养家糊口的,马云还专门把太极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里去呢!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这也没什么错。其实太极拳厉害的是它的思想,太极的思想,阴阳的思想,真正的太极拳具有舍己从人、以弱胜强、变化莫测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引人入胜如此迷人,都是由于它的自然而然的变化,它的顺其自然的流露和表达,大到兵法战略,企业管理,中到琴棋书画,小到民间工艺品,无不从里到外都透露出高明的太极文化。因为太极是一个大文化,它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却又能万变不离其宗,最后又回归到太极阴阳这个核心和根本上来。

笔者认为,不管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只要你自己喜欢,只要你能从中得到你想要的健康快乐就行,别人管不了;那些教太极操的假大师,只要不到处招摇撞骗吹嘘“神功无敌”也无伤大雅。否则,就像实战派八极拳掌门人吴连枝评论雷雷时说的那样:悲哀!都被人打成那样了还吹?说什么要是用内功会把他打死,这也太过分了吧?你练了半天内功走火入魔了?一脑子迷信思想,想入非非,相当神仙了?有这事吗?没有这种事,如果我们把真正的尚武精神丢掉了,光用花拳绣腿来充当中国传统武术,那么中国传统武术就有灭种的危险。

太极拳本来是唯一能将武术,体操,哲学,文化,技击,健身等融为一体的运动,其养生功效最完美,最显著。它是以太极的阴阳之理为理论依据,以中医经络、骨骼学说为生理依据,能通经络,旺气血、调五藏,功能全面。2002年7月,美国《时代周刊》曾将中国古老的太极拳运动比喻为完美运动。目前,是全球习练人数超过1.5亿的有氧健康运动。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作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运动之一,太极拳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武术种类,它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正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前毛主席说过要“打打太极拳”,小平同志则写过“太极拳好”;现在整个国家都正式开始扶持推广太极拳,以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有关纲要,由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并实施。其中,该“纲要”第一篇第六章第二节点名提到:重点扶持推广太极拳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其实,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两者各有长短。比方说,自由搏击除了单纯的直线攻击和来回找距离外,拳腿组合变化相对单一,他们的动作都是程序化的,比较容易判断他下一步怎么打;不过,自由搏击的缺点反过来也是它的优点,因为它简单(直接)粗暴,所以可以快速地提高速度和力量,所谓:“快打慢,慢打迟”、“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一力降九巧”。因此,练现代搏击的人,短期的进步是比较快的;而传统武术,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攻击哪里?传统武术变幻莫测的技巧能丰富提升现代搏击,现代搏击的科学训练方法也有助于传统武术迅速提高速度和力量,由于传统武术技巧太过繁妙,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熟练掌握,因此,实战能力自然也要较长时间才能练出来。


笔者一直认为:只要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互相融合,便能在擂台上大放异彩,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练传统武术出身的人,一样可以既有华丽的技巧,又有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比方说,当下的邱健良和太极飞龙他们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邱建良,在擂台上,身法打法特别灵活多变,他常用的教科书式的神龙摆尾和转身后蹬KO过各路世界搏击冠军,他是当科自由搏击羽量级世界排名第一的拳王;至于太极飞龙,在擂台上则直接用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炮捶)中的扫堂腿(转胫炮)、撇身捶和白鹤亮翅等招式,不止一次放倒过外国拳王,他的回旋踢(舍身踢)绝技炉火纯青,在多次比赛中,仅此一招便将国内外多位高手(包括泰拳四大天王之一杀玉狼)斩落马下;在和对手接触缠抱时也能用太极技法轻松地放倒对手。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涌现出更多带着各自门派独特标签的传武搏击高手,活跃在世界职业擂台上。


现代搏击简单粗暴速成是霸道,传统武术缓慢优雅大器晚成是王道。四五十岁之后,曾经霸道的也许打不动了,而王道的还正当年;显然,传统武术不是不能打,关键是要看怎么练怎么打;不管那种功夫,只要加强实战对练,同时把身体素质练到柔过对方也刚过对方,或者说技巧、速度和力量等搏击要素都胜过对方,没有不完胜对手的理由。

二 大开眼界


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培训,都是由张志俊和张鹏两位老师轮番亲自授课,在培训课上,每学习一招,二位老师都会把每一招分解成若干个式子,加以讲解示范其要点及运用(拆拳),台下所有学员则跟着练。

比如“金刚捣碓”这一招,老师便把它分解成七个动作要领加以详细解说:第一、双手左顺右逆(或左顺右顺等四种组合),以虎口相对从自己身体的左侧提起,提于胸腹之间,在双手提的同时身向左转,重心右移;第二、双手打开按,走一个上弧线,向自己的右膝前方按出,在双手按的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第三、双手继续走下弧线,左逆右顺,向自己的左侧捋出,左手在左耳左侧,右手在胸前中线,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肘要膨胀不能收,腋下要空,左手同样不能翻,不能以肘或肩去领,里臂和自己的身体形成一个圆,两臂之间形成半圆……当讲到第七个分解动作右手攥拳卷时,张志俊先生说,这卷有什么作用呢?边说边招手让台下一位重量级的大汉上去,并叫他用力抓住自己的双臂,在先生没有用梢节卷时,根本无法撼动这位大汉,但先生一旦双手用了这个“卷”的动作,立马把这八九十公斤的大汉,耍得像不倒翁似的。


这天下午张志俊先生,又叫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汉子上去,试验梢节领劲的威力,据说,这汉子练过健美和自由搏击,肌肉发达,力量惊人,双臂伸出仿佛可以让人打双杠。先生没有用梢节拨动这汉子的小臂时,这汉子纹丝不动,先生向台下所有人说,你们谁都可以上来,如果能拨动陈成,我管一个月饭,先生边说边拨,突见本来扎好了马步的陈成向一边摔倒,像一辆两轮的手推车,突然一侧悬空翻入沟里;未了,先生又伸出手掌叫陈成用两手用力握住,结果先生一领劲,陈成又被忽左忽右的摔了一回,这一摔冷脆得对方连手都来不及松,直接翻倒在台上,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惊呼。这也许就是:“梢节领劲入妙境,两头卷曲定乾坤。”的完美诠释;也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熟能生巧)的具体体现。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笔者注意到陈成下到台下后,还不断用手抚摸他的膝盖两侧。虽然笔者已经初步掌握了,梢节领劲的一些用法,比如单臂下压和拧手等,但对于张志俊先生年逾古稀仍能把一个年轻的大力士摔得如此冷脆,如此的斩钉截铁,还是感到好生惊诧,看来太极拳高手“耄耋能御众”所言非虚耶!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功夫,和武侠小说里内功伤人的情景如出一辙;虽然这不是什么内功,是梢节领劲的妙用,但是如果你跟人家说这就是内功发劲,外行人绝对相信。

正如张志俊先生所言:这手指一勾人就倒,如果我跟你说,这是丹田内功,以内推外,你一定相信!但我从来不讲丹田,这就是通臂劲,双分、双合劲作用的结果;只有两手协调才有球体感的存在,才可以打出如通臂劲、对称劲、双分、双合等劲别,这些劲别只有在具备了周身球体感的前提下才会具有高的质量。手指一勾其实就是加了一个圈,有了这个圈对方就下去了,圈就是圆弧运动,有了圆弧运动你就如虎添翼,可以把劲的功效番好多倍,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现实中,真正的功夫就是一招制敌,所谓“大战三百回合”之类的,只不过是小说家言。


有人说:太极灵、八卦巧、形意好;又有一种说法是太极奸,八卦滑,形意毒。寥寥六个字,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形象的揭示了中国三大内家拳最深刻的特点。太极灵,是因为它听劲灵,它知己知彼,它对敌人的虚实了如指掌,而对自己虚实变化的功夫又练的得心应手,你认为是实的地方扑上去之后,发现是虚的,对手早已跑了;你认为是虚的地方不去理它,以为不会对你构成威胁,谁知是实的,被打了个结实。因为灵所以才能随时摸准你的劲路心理,因为奸所以才能随时安排好陷阱给你踩。这像是兵法!有人说,三大内家拳练到高处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那么它们能三合一吗?当然可以,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都可以互相融合,三大内家拳自然也可以融会贯通后三合一,变得又准又巧又猛。

    不是打个单鞭就是太极拳,摆个单换掌就是八卦掌,来个劈拳就是形意拳,这些都是肉眼能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关键是里面的内涵和文化你能不能看得见。懂虚实就有太极拳,能变就是八卦掌,劲道整了就合乎形意拳的内外三合。哪怕表现形式是个长拳,可是我的思想、内劲、内涵是内家拳,那它还是内家拳。所以说武术本来就不分内外,也是说得明白的,因为用长拳的人有了太极八卦的思想,那它就是内家拳,已经没有分别了,只是他用的高不高明罢了。否则,你练的是内家拳的样子,可是一点内涵和思想也没有,其实都还是慢练的外家拳。笔者觉得,不管你练哪家?只要练到家了,你就是内行的内家。


大家喜欢听张志俊先生讲课,是因为他讲明白了太极拳的道理,他用简单的道理具体的招式,验证了太极拳的古理论。其他的大师都喜欢讲:“内功、内气、内劲、丹田内转等等,好像这样讲更神秘更有范似的。这“四内”看不见、摸不着,没法用计量单位来称,也没法用长度来量,所以很多练太极拳的同仁,可能很有感触,练了数十年太极拳,什么是内功都还没搞明白。讲内功,讲阴阳八卦,不但老外听不明白,连我们自己也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张志俊先生讲太极拳不讲“四内”,只讲螺旋、杠杆、切线等科学原理,简单易懂。所以当年张志俊先生在美国讲太极拳说杠杆、说支点、说力臂、说切线,老外全懂了,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美国太极拳总会后来又邀请张志俊多次到纽约、洛杉矶、马萨诸塞、马里兰、康涅狄格、伊利诺伊等地讲学。


对于没有练过梢节领劲的人来说,对其威力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于理解。下面以“单臂下压”为例,用简单的杠杆原理作个技术分析,希望能更直观地让大众看懂;鉴于杠杆原理(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是初中物理就学过的,在这里就只作概念分析,首先要知道: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三种;在太极拳里,运用的就是省力杠杆。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支点、施力点(动力)、受力点(阻力)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


所谓“单臂下压”就是你伸出一个小臂,让对方两手紧紧抓住你的手腕,你可以从任意角度下去;这个游戏,一百五十多年前,号称无敌的杨露禅在瑞王府和那些武士玩过。单臂下压,是如何实现以弱胜强的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的绝对力量比你大,那么他单手抓住你的手腕,你是不太容易解脱的,如果对方用双手紧紧抓住你的一个手腕,你几乎没有解脱的可能,因为不懂梢节领劲的人,一用力就本能的手臂肩膀等全身都动,没有支点,因此二个人的力就顶上了,也就是通常说的比死力气顶牛!这时可以理解成是等臂杠杆或费力杠杆,谁的绝对力量大谁赢。

对于练过梢节领劲和手肘定位的人来说,被对方抓住手腕以后,他可以手肘定位,以手肘为支点,指尖为发力点(动力),他的动力臂就是肘到指尖的距离,而对方的力臂则是肘到抓住你的手腕部位的距离,由此可见,你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一倍左右,因此可以比对方省一半的力。

但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对方食指和大拇指抓住你手腕的部位,即是吃劲的地方才是支点,因此阻力臂是对方食指和大拇指的宽度,约2厘米;你的动力臂是手腕到指尖的距离,约有20厘米;即是动力臂比阻力臂长了至少10倍;因此,只要你的梢节能产生那怕5公斤的动力,根据杠杆原理对对方手指产生的压迫力就是至少50公斤。显然,绝大部分人的手指是无法承受这个压力的。对方吃劲的手指一旦产生疼痛松开,后面的手指也必定势如破竹本能的松开,他不放手的话,你在肘定位的前提下继续走手,走完手指手掌走小臂,对方会被逐级反制,如果以肘为圆心快速发力,对方的手腕便会骨折或整个人往下跪。这便是太极拳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原理了。正如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拧手的原理也一样,只不过是支点、施力点、受力点不同而已。要做到这些,需要通过特殊的专门性训练,把人体的各部分关节,先练到了节节(手指、手掌、小臂、大臂和肩膀身体)分家,然后又节节贯串起来;“分家”即是各个关节能分先后顺序用力,不是本能的同时用力。所谓:“欲要节节贯串,先要节节分家;欲要节节分家,先要梢节领劲;欲要梢节领劲,先要每动先走手;欲要每动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领劲”。当然了,实际的运用中还要注意沉肩坠肘腋下空,沾粘连随不顶丢(暗含螺旋、切线等原理的综合运用)等等技巧。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张志俊先生常说,太极拳“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即是说,方法变化虽多,但从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分析加以综合归纳的。不管太极拳法如何在应用中千变万化,而其动分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走粘相望、缓急相随等基本原理却是一贯的。而这静动、曲伸、走粘、缓急等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又都可归纳为“阴阳”二字,阴阳是统一于“太极”的,这就是所以把这种拳法称之为“太极拳”的缘由了。把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应用到太极拳法中去了。


由此观之,我们的太极拳理念不但是哲学,而且也是科学。如果不懂得梢节领劲的妙用,不管学历多高,也找不到分析原理的切入点,自然就很难知道这以弱胜强的科学原理了。所以有人会说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也有人会说这是内功:”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而有些自作聪明的键盘侠则会哂笑这是配合表演。

张鹏先生上课时气氛很活跃,但教学非常严谨。话说,这天上午张鹏先生讲到某一招(好像是六封四闭)时对着台下笔者站的方向说,做反了,不是向右,是先向左转,再向右转,他见笔者“不以为然”的样子(其实是笔者因为头晚喝了太多绿茶而通宵失眠的疲惫状态),进一步道,为什么要先向左呢?向右又咋的?那你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招呼一个大汉上去做实验,以此说明拿住对方的手后,先向左转再向右转才能把对方的胳膊拿死且不会露出空门给对方;张鹏先生又说,把对方反关节后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再上步,只见他边说边一个铲脚上步,把大汉直接发出去翻滚了一周半才爬起来。


在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中,笔者联想起了2016年冬,初见张鹏先生的情景,彼时,张鹏先生叫大家做“金刚捣碓“这招震脚的动作,笔者心道这还不简单,谁知右脚刚震下去,便听见张鹏先生说,别把重心移到右脚去了,震脚之后重心还在左脚,你松胯再震看看……笔者依言又加了三分力道再震,结果地面的反弹之力正如老师所言:“只到了脚踝,最高不过小脚肚”。张鹏先生人在数丈开外竟然明察秋毫。

10月3日这天,张志俊先生讲到“翻花舞袖”这一招时,分别叫了董春波、文泰元、陈成三位“试手专业户”示范后,还特意叫台下一女生做示范,这位白衣飘飘的女生跳跃空中转体三百六十度后稳稳的站在了台上,台下顿时叫好声一片;因为这一招是本套路中最难练的一招。张志俊先生说,当年他从河南焦作去北京找陈照奎老师学拳,由于这招还没过关,陈照奎师父就不往下教,最后走师娘路线做工作,同时加强这招的练习,陈照奎老师才继续往下教。


说罢,张老师又叫台下一位中年汉子上台演示这一招,但见这汉子:双手先向上领提,再合,身体在双手提合的同时胸腰折叠,开时身体先左转,合时身再右转,动作好生灵巧;接着他双手变双逆缠开,左手领起,在双手开领的同时,身向左转,重心移到右腿上,两脚跟提起以脚尖着地;当双手领起的一瞬,身体在空中跳跃转体三百六十度下劈,落地后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约成四十五度斜角,重心略偏前,手採下来后,右手在自己右膝前方,左手在裆前劈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轻灵而又有力,好不潇洒。台下掌声四起。大家还没看过瘾,于是张志俊先生叫他又再演示了一次。

据了解,这位极具亲和力的汉子叫吴亚群,是江苏宜兴市吴亚群太极会馆馆长,2005年开始练习太极拳,2009年10月1日,拜张志俊先生为师,至今拜师刚好10周年了;他于2013年开办拳馆,现有弟子40多人,他每年多次举办公益推广活动,义务教过的学生一千余人。吴馆长说,拜师之初,他觉得别的“大师”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张志俊先生却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前和人一接手就顶上劲了,现在运用梢节领劲,肘定位,很容易就化开了,老师的方法很管用,事实胜于雄辩,这才是许多太极爱好者梦寐以求,而又求而未得的太极真经;我终于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练拳不管多累也有了动力;我觉得自己比许多拳友幸运多了,因为我遇到了明师,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相信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理念,必将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大放异彩。


让笔者有些意外的是,同台演示的白衣女生原来是吴亚群的徒弟,名字叫史俊霞。她说:“接触太极拳之前,我认为这是一项只适合老年人玩的运动;因为平时看到公园里练太极拳的大都是老头老太。2017年,我偶然看到了吴亚群老师演练的《功夫架二路》视频,感到惊艳之余,对太极拳的观感也大为改观!因此与太极结上了缘,至今跟吴亚群老师习练太极拳,不觉已经坚持了二年余。这一次,郑州之行,我终于见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里仰望的师爷师伯师叔们;通过这几天跟随师爷张志俊和大师伯张鹏的学习,更加感受到了本门太极拳的魅力,师爷阶及神明的神乎其技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我常常觉得,闲暇之余,于天地之间寻一处美景,练一段太极;身动心静,有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淌,世间纷杂之事,在这动静之间便烟消云散了,人生有此一乐,足矣!”


在课堂上,张志俊先生讲课既风趣幽默又一丝不苟。记得培训第一天,张志俊先生对着台下练习的人不点名提醒道:“徒弟,错了,做成这样说是张志俊的徒弟会被人笑话的” ;又一次,先生叫一大汉上台演示“掩手肱捶”,但见那大汉蓄劲良久仍未出拳,先生道:“发劲时,手在哪里就从哪里出发,不用蓄劲,不用冲程,在任何角度根据需要都可以整体发力,这是一种惊弹力,习武之人需要的是随时都有从0到1的爆发力了。”先生边说边演示劲随意发,但见先生在方寸之间就完成了懒扎衣、披身捶等五六个招式的转换使用,这让笔者顿时豁然开朗暗暗惊喜,因为套路在实战中如何快速切换招式来攻防,这是笔者一直想看到而又未曾亲睹的实战技艺。每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如果没有练成这样的本能反应,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话,遇到一秒能出六拳以上的高手,恐怕就挂了。


10月5日上午课间,笔者看见有几个人围成一圈在谈论,走过去一听,原来是纹身的帅哥,正和一个敦实的汉子在聊深蹲,这敦实的汉子是专业的举重教练,他说深蹲看举重,据说巅峰时刻他深蹲可以挑起300公斤的杠铃,举重的深蹲无疑是科学的;但笔者认为,举重的深蹲,主要针对上下的力,而武术搏击特别是陈式太极拳张志俊先生这支讲的深蹲,它要照顾到的力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因此要求应该不一样。另外,有关伤膝盖的问题,据说,陈照奎宗师亲传的这支弟子及再传弟子,不管有没有成名成家的传人,无一练坏膝盖的;至于,掩手肱捶这一招,其中往右前方击出的那第一拳,应该不是出拳手法合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平时把别扭的动作练顺了,就能在对抗中任何方位防守反击,也能把对手顺的动作搞成反关节,再说,发力的动作对了是不会扭伤胳膊的。


纹身的帅哥叫王俊淏,本是一名搏击爱好者,因机缘巧合成了搏击经营者,于2018年9月成立了淏龙搏击,短短一年时间便在重庆开了五家专业拳馆,他延请的教练中,有中国自由搏击冠军、俄罗斯的搏击世界冠军、巴西籍巴西柔术世界冠军、综合格斗MMA冠军、泰国泰拳金腰带获得者、他把世界上最科学最专业的格斗技巧引进重庆,让广大学员在减压塑型,锤炼意志的同时,也可以防身自卫,可谓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

王俊淏练过多年的自由搏击和泰拳,也打过一些搏击比赛,但是他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随之下降,高强度的训练或者受伤之后,体能恢复变慢。于是就想找一种既不会大量消耗体能,又能实战的优秀技法,问遍了搏击圈,有朋友推荐说,陈式太极拳张志俊这支的太极功夫架,既优美又管用。于是他拜在了张志俊先生的弟子李毅门下。


通过两年科学、严谨的训练,他越发感受到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新理念的高妙,也感受到了太极哲学的魅力。他说:“杠杠、切线、斜面等科学原理,结合太极拳的阴阳开合,引进落空等技巧真是巧妙绝伦,张志俊太极功夫的训练很辛苦,和公园里面看到的太极拳完全不一样;张志俊太极拳追求稳定的肢体角度、弧形速度、爆发力、结构稳定性等要求极致而苛刻,通过破坏对手的平衡达到轻松战胜的目的,我训练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慢慢的把太极技法揉进巴西柔术中,今年上半年只训练了45天去参加巴西柔术全国比赛获得了金牌,这次国庆训练完太极拳二路炮锤之后出战巴西柔术重庆站的全国比赛,希望能结合太极拳技法在比赛中再次过关斩将获得金牌。”

笔者好奇地问,你和张志俊老爷子试过手么?王俊淏说:“不一样的体系怎么试手,只要你敢抓他的手,你就跑不了,能做到这样的,全国也许就他一个,他是天才来的,我们练的那些巴西柔术及擒拿相对来说简单多了。“最后,王俊淏还透露,他重庆的师叔彭建明,新招的高徒中有:现役综合格斗运动员田袭、中国柔道冠军(职业特警)、及重庆女子巴西柔术最强(职业警察)等人。


在每天的培训课上,有一位学员总是特别认真地做着笔记,他叫刘彦林,来自黑龙江内江,退休前是干特警的。他说:“早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学过二十四式,但来到这里,就不能说练过太极拳了,只能说喜欢太极拳很多年了,在黑龙江,懂太极的人很少,照着视频练,把套路练全的人都叫“大师”了;退休后到处拜访明师,来这里之前,在陈家沟也呆过一段时间,见过很多人,参加这个班让我感触很深,首先是太极大师张志俊老先生和张鹏先生都亲自讲课做示范,不摆大架子,不耍大牌,这在别处是很少见的;别处一般是让二三十岁的年轻教练讲课(纯是教套路);其次,这个班在教套路的同时对攻防实用讲得比较多,让我看到了太极拳确实可以技击;再次,这个团队的氛围很和谐,不管是在课间还是晨练,老学员对新学员都不歧视不保守;请教他们时,都会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先后有十几个新老学员帮助过我,这让我很受感动。“


这天中午,在饭堂听完武痴刘彦林的习武故事之后,陈东展先生深感共鸣地说:”九年前,我上完第一天上午的课后,我不禁哭了……“笔者好奇地问:”何故?!“他说:”因为我在此前,已经习练太极拳八九年了,也曾在陈家沟住着练拳,可是感觉太极功夫没有上身,正在想放弃的时候,却有缘遇见了张志俊先生,并上了他的培训课……“原来,这位平日里爽朗大气的陈东展先生,也有这么曲折感人的习武之路。

据了解,陈东展2012年拜在张志俊先生门下,仅三年,太极功夫已有所成,于2015年开馆授徒,现已经是张志俊太极拳深圳学院的院长了。这次陈院长携同六名弟子前来郑州一起深造学习,其中有二位弟子笔者印象特别深刻,他们是深圳学院深受学员喜爱的金牌教练,是太极新秀梁健和林铭涛,笔者发现二位年轻教练在深圳学院授课时,讲解示范非常细致到位;林教练有问必答,知无不言;梁教练面对凡是比他年长的学员,他都尊称他们为哥或姐,从不以教练(老师)自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据陈院长说,梁健教练的套路练得非常到位,深得师爷赞赏。


在众多的学员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年纪似乎跟张志俊先生也差不了多少,估计也年近古稀了,课间笔者问了位身材魁梧的老先生,得知他叫陈西林来自新疆伊犁,坐火车过来得48个小时,笔者问他是否一早就练过太极的,他说是退休后才练的,练太极才三年多。笔者问另一位相对瘦小的老先生,他说他叫张富到来自陕西西安,是1949年生人,比张志俊先生小三岁,初学太极不久,他这次是跟儿子来的,他说他下次想带12岁的孙子也来。


这么大老远的父子俩结伴同来,莫非都是武痴?笔者找到他儿子张勇了解到,原来他是个上班族,看到同事同学朋友人到中年,身体健康问题频发,于是有了危机感,便想找个可以锻炼又喜欢的项目来学,因去年在线听到读《高手》一书的内容,便接触了太极拳。张勇说:“像我这种情况的很普通,但也代表很多上班族,反正是过节,父亲身体也比较好,就带他进行一次文化之旅,或说是健康之旅、太极学习之旅吧!没想到,张老师这支的太极拳,竟然很讲科学,还这么实用,这么大的威力,让我大开眼界,惊喜连连,目前不敢说有功夫梦,只是希望按老师的方法坚持练三五年能有所成,从而也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则是下一步的事;至于我侄子下次来不来得看我哥嫂的意思,我练了再教他们怕是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现场感受大师的亲自教学会更真切生动。特别感谢张老爷子和张鹏先生倾囊传授正宗老拳法,我觉得好好练功,好好传承,就是对大师的最好回报吧!️“


最后,张勇赋诗道:”本是无意过路客,却伴有心追梦人。新听泰山旧时雨,试窥古今江湖风。古来师传照大地,更喜志士展鹏程。祈盼正根散枝叶,皆成俊苗守武林。”据了解,来郑州跟张志俊先生学过拳的人中,最年长的83岁,是陈西林新疆的马老师;最小的只有7岁,跟家长前来。听完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故事,笔者对武术的这点热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过功夫梦的人了。

话说,这天张鹏先生讲到“斩手”这一招时,又令学员大开了眼界。为了让大家能直观感受叠加劲的威力,他特意叫那举重教练上去试验,当张鹏先生只用右拳打在他的右胸上时,王教练还脸带微笑,当张鹏先生右拳打在往外挤往里卷的左掌上击打王葛林的右胸时,突见他大惊失色,身体往后直跌出去,连连退了好几步。直到培训结束,他还说右胸隐隐作痛。

三 弘扬精武

笔者发现一些学员,他们在跟着台上的老师习练时,举手投足全带劲风,一看便知有多年的功力,其中有一位站在笔者旁边的儒雅长者,每当和他站在一起习练时,他都会不时提点笔者,这天笔者跟着台上的老师练左裹鞭炮、右裹鞭炮,他在旁边留意着,待笔者转到他身边时,他亲切地说,发劲时应该脚到手到……边说边给笔者示范,这位儒雅的长者名字叫张建华,是河南信阳人;据陈东展院长说,他拜师前就是练形意拳的高手,当时信阳还有一位练铁砂掌的孙长海,一共七人,是1984年第一批拜张志俊先生为师的弟子。


这天上午课间,笔者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长者,正和一位年龄相当但身材明显矮小得多的人在玩推手,让笔者深感意外的是,那大汉竟然落在下风,被推得连连后退,一旁的张红军先生忙过去相扶,笔者之所以感到意外,不仅是因为这位大汉相对高大得多,还因为此前笔者看过他练武的感悟文章,知道他是张志俊先生的入室弟子,而那和蔼的长者,笔者却毫不了解;这天中午在饭堂吃自助餐时,正巧与这位和蔼的长者同坐一桌,一番交流后,得知这位江湖人称“太极船长”的长者叫张贵生,来自重庆,拜在张志俊先生门下已经三十多年,笔者心道:“难怪了,原来他是那大汉的师兄。”

据了解,参加这次新架二路(炮捶)高级培训班的学员中,有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四十多人(即张志俊拳法第一代),第十三代传人三十多人,第一次慕名前来培训的太极功夫爱好者也有三十四人。张志俊先生的著名弟子中,笔者注意到,当年中央电视台做张志俊先生的四集解密太极拳的专题片时,节目中被采访过的翟文胜和李毅也在现场,而那早年曾经多次获得武警系统全国散打冠军的李朝金则未现身。学员中还有笔者早有耳闻的任晓林、邹伯成、李二堂、常育德、彭建明、周康煜、“飞将军”李广以及武国防等人也参加了这次培训。


其中,翟文胜和邹伯成两位张志俊先生早年的高足,据说入门都三十多年了,每年五一和十一的培训还每期必到;笔者注意到邹伯成先生,每天都坐在讲台左角的固定位置听课,课后在体育馆里走路也在感悟着顺逆缠丝;而曾经的散打运动员国家一级拳师翟文胜先生则喜欢站在讲台的正下方最后一排,他说,入门三十多年了,发现太极拳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每次听张志俊老师的课,都会有新的感悟,别有洞天!

原来,培训班的“学员”很多都是张志俊先生或张鹏先生入室多年的高足,这些人中,有不少也早已经成名成家了,难怪他们练起二路炮捶来,显得功力深厚。真是:修炼真经多年,师徒相照,肝胆皆冰雪。


太极拳外有形,内有势,形载势,势促形,因此说有形有势才是完整的太极拳,有形无势只能算是半个太极拳。如果拳中无势,即便是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还是被阻隔在太极拳的门墙之外,无法得到无形无相的太极真功。张志俊先生强调:“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和二路,每一招一式都要注意:走手、乍肘、沉肩、含胸、塌腰、松胯、扣膝、抓地这些要点。要从这16个字下功夫。在行拳过程中,凡是逆缠外开都可以是打,顺缠内收都可以是拿。任何人只要真正做到了走手、乍肘、沉肩则两臂弓形成;真正做到了含胸、塌腰则身弓形成;真正做到了松胯、扣膝、抓地则两腿弓形成,周身五弓齐备加之头部的虚领顶劲,则外在拳架基本定型,再加上对抗性训练和技击意识的培养,则神形兼备,就实现了拳架的“动力定型”。实现了拳架的“动力定型”就基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那么,要领究竟要怎么练呢?简单的说,每次练习时只关注一项要领就行了,比如沉肩坠肘的练习,待形成习惯后,再关注另一项要领,以此类推,先各个击破,最终实现面面俱到。这样,练习时是串联,逐一训练,逐一掌握逐项叠加;练成后是并联,周身一家,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由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到养成正确的标准化的动作习惯,习惯成自然,再到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这也是先生强调的“少则得,多则惑”,要少练、精练,力争在一点、一式上得到突破,获得感悟。据王春杰先生学拳感悟中透露,翟文胜师兄新架一路第一段锤炼了8年,秦岭师兄一个金刚捣碓练了7个月。杨禹廷说得好:一式是太极,式式是太极!

有关“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与传统拳论“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是否矛盾?张志俊先生说,传统拳论多从宏观上论大道,本门拳法则多从微观上指明路。二者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疏而阔,微观简而明。就拿讲解“顺逆缠”和“8字圈”这个核心要领来说,“小指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为顺缠,其主要特点是挖;大指领劲,其它手指递个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小指合,为逆缠,其主要特点是按。划8字圈时,既要有手的自转,也得有小臂的公转;“8”字的上下两个圈要粘上,不能各走各的;手指尤其是中指,得指向对手的喉咙……


张志俊先生要求的“一动先走手”,初学者常常会假走手,即每个手指不是递个跟进,手指的每一节不是递个跟进;没有顺逆缠,走的是整个手掌,劲在手腕,而非在指尖。手上要有开合,非顺即逆; 要求上肢运动“肘定位,以手领劲,以肘为圆心,小臂为半径,运行路线非圆即弧”,梢节领劲,以梢节带动其它部位递个运动,能动手时不动腕、能动腕时不动肘、能动肘时不动肩、能动肩时不动腰、能动腰时不动步;周身不妄动,三节自分清。多年来早就习惯了以肩为圆心、大臂为半径地抡大臂的人,任凭你怎么做也做不到!因此很多先学过别派太极拳的人会觉得这么多年的拳白练了!


在培训课上,张志俊先生和张鹏先生,把每一招一式的要点及实战用法都讲得清清楚楚。每一个用法都有理论依据,比方说是杠杆、切线、螺旋、弧线、向心力、离心力、人体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抑或是顺、逆缠等等科学原理来诠释太极拳;力求让每个学员都能听得明明白白,学得会,做得到。


太极拳五大捶中,“掩手肱捶”在新架一路和二路中都反复出现过,是刚猛的招数,这一招再次听了张志俊先生和张鹏先生原汁原味的讲解之后,笔者有了更深的认识,顾名思义出拳不可明火执仗,右手第一拳击打时,应该注意肘定位击出(不然还真容易扭伤胳膊),像割麦子的镰刀一样收回,仅挥大臂出拳貌似迅猛,其实是错的,不算太极拳;左手的对拉也要配合到位,身向左转,左手为“指导手”,左手领劲左肘后击与右拳形成通臂劲,右手为“打击手”,右拳引领周身拧腰、松胯、扣膝、前蹬向左前方发劲,整体效果是否刚、猛、冷、脆不在于右拳发力的效果,而在于左手指导得如何。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后手的崩拉才能带动前手的弹射。这样打出的拳才更具穿透力。


培训的最后一天,张鹏先生要求大家回去得按照标准好好练,不要轻易的去改拳架,要改拳架的话,得练到超越他了才行,因为他现在还是规规矩矩按着标准练呢!张鹏先生说这套新架二路(炮捶)一共七十三招,练完一套大概需要五分钟,想三分钟练完全套是一个坎,他十八九岁的时候最快练完是一分五十妙,现在这体态累死也没这么快了。早年多次获得太极拳、剑、推手全国冠军的“过山猛虎”张鹏先生,深得父亲真传,拳技精湛少年成名;授课条理清晰,技法示范精彩绝伦,待人亲切诚恳。

总结时张志俊先生又强调:“少则得,多则惑”。少练、精炼单式,从中找东西,学然后知不足,不然师父用时千般妙,待我用时难上难。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就像郭云深前辈当年“半步崩拳打天下”,贵在坚持、贵在精。学习时务必按要求,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能才能融入自己的特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培训期间,张氏父子全程不厌其烦地亲自讲解示范。张志俊先生年逾古稀依然诲人不倦,他把郑州大本营的培训,当作是培养全国各地太极拳种子的基地。在这次培训期间,笔者和所有学员还一起见证了,张志俊先生的收徒仪式,这古拳法的收徒仪式沿袭了古礼仪。期盼这优秀的国粹,在继承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六天的培训课,学员不但聆听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理论,也亲睹了张氏父子出神入化的太极功夫。他们讲课,旁伸博引而又非常接地气,妙趣横生而又观点深刻;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精髓;正如入门三十多年的邹伯成先生说的,听张老师讲课如沐春风是一种享受。

除了在大本营举办太极拳培训班之外,张志俊先生,平日里受邀参加各种太极盛会,天南地北的弘扬太极本源。比方说,今年五月,中国(日照)国际太极拳大赛期间,主办方负责人陈中华特邀张志俊先生去“青山太极论坛”讲学。这次的十一培训课刚结束,年逾古稀的张志俊先生,便飞往重庆西南政法大学,面对中外学者和嘉宾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坛之太极”的演讲。10月25日的讲座刚结束,张志俊先生又飞往海南,出席26日至30日在三亚举行的“三亚南山第四届世界太极文化旅游节”。而在这期间张鹏先生也没闲着,东进上海,南下广西,在北海湾加强弟子的技法和体能训练,张氏父子弘扬国粹孜孜不倦。


本次南山世界太极交流大赛及世界太极功夫名家精英演武会上,云集了当今太极拳界最顶尖的名家、传承人、研究专家、推广人,各个时期的优秀太极、武术冠军,世界各地太极机构的领军人物,几乎整个太极界最具影响力的各流派名家悉数登场;此外,还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或观摩。


在这没有门派界限,只有太极理法交融,没有文化隔阂,只有对生命健康的尊重的盛会期间。张志俊先生和师兄陈小旺先生都在“马虹先生传承太极拳精神研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张志俊先生回顾了,当年马虹师兄在他家跟师父陈照奎学习新架一路、二路和推手的历程,缅怀马虹先生“忠诚继承、精研实践、热忱传播、造福人民”的太极精神。张志俊先生在本次盛会上发布的《世界太极影响力排行榜》中,获得“最具影响力太极人物”奖。



张氏父子的太极功夫架,被媒体誉为:“活动的雕塑,流动的山水,优美的音乐,抒情的长诗”。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称赞张志俊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太极艺术家”。他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解密太极拳》,被誉为中国科学解读、解密太极拳的第一人;他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理论,揭开了陈式太极拳神秘的面纱,展示了四两拔千斤的神韵;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做了近百场学术报告,轰动海内外。


太极薪火,传千秋、中有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真妙悟,载入拳史一页。张志俊先生如一道曙光,让人看到了传统武术发展的方向。传统武术需要更多像张氏父子这样,具有科学精神的武术家和实干家共同努力,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笔者旧作:

太极薪火,传千秋、中有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真妙悟,载入拳史一页。舍己从人,笑谈开合,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妙处难与君说。

修炼真经多年,师徒相照,肝胆皆冰雪。闲人不计世路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太极闲人》


2019-12  曾奕涵 于深圳

现场剪影:








很赞哦!(1947)